牛头2个、羊杂2箱……一人善举引世人接力周口爱心大锅菜成乡亲们的抗旱“加油站”
来源:bob电子体育 发布时间:2025-08-18 02:43:41刚下的一场雨,缓解了旱情,乡民们总算能歇歇了。8月13日,周口市淮阳区曹河乡石营村32岁的乡民于壮壮,忙着把咱们捐献的爱心物品,转赠给村里有需求的白叟。
不久前,于壮壮自掏腰包发起了爱心大锅菜,为乡亲们免费供给午饭。“乡亲们下地很辛苦,有的乡民为了省劲啃点干馍、喝点凉水就持续下地,我就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供给些协助。”于壮壮说。
让于壮壮感到欣喜的是,他的小善举引来了大爱心,得知给乡民免费供给大锅菜的音讯,许多乡民纷繁捐款捐物,对他的善行表示支撑。眼下,于壮壮连续着这份爱心,把没有用完的纯净水、鸭蛋等,捐给了有需求的白叟。
“浇几遍了?”“第5遍了,保住庄稼啦。”这是不久前干旱时,乡民们碰头时相互打招呼的习气沟通。
那时,面临高温干旱,干部大众同心勠力抗旱保秋,用辛劳的汗水浇灌着干枯的土地。在于壮壮日子的村子里,乡民们充沛的使用各种水源,坚守在抗旱一线。“我自己家也种着不少土地,俺父亲原本在河北打工,专门跑回来抗旱。”于壮壮说。
党委政府一直和大众想在一同,干在一同。淮阳区曹河乡安排80余名乡干部悉数下沉到村组,与大众同吃同住同抗旱。一起,约请区农业村庄局5名农技专家组成服务团,在农作物集中区建立咨询点,教授“滴灌+覆膜”“喷灌带错位安置”等节水技能,累计训练大众1200余人次,带动全乡节水灌溉面积扩展至8000亩。
此外,各个村的“两委”干部率先垂范,带头清挖水沟、引水灌溉,引导大众自发组成“合作小组”,自动拆借设备,全面构成互帮合作的良好氛围,曹河乡累计有10000余名大众参加抗旱,日均作业时长超越15小时。
看到乡民们繁忙的抗旱身影,于壮壮心里盘算着为咱们做些量力而行的工作。终究,他决议用最朴素、直接的方法——自掏腰包为咱们做一顿免费的爱心大锅菜。
“有了这个主意,我就开端行动了,购买食材、食用油、调味品等,每天开支大约1000元,我在家里有个养殖场,短期内的开支我能承当。”于壮壮说。
不久前,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前去采访时看到,于壮壮地点的石营村西头的一处高速公路桥下,几张餐桌一字排开,他正和几位乡民志愿者繁忙着。“今天是羊杂汤和烧饼。”于壮壮指着食材向记者介绍,配菜有白菜、粉条等,前两天放了豆芽,考虑到留守白叟的牙口欠好,就换成了软糯的豆腐。
掌勺的厨师是同村乡民石留辉,曾经开过饭馆,做的饭菜咸淡适中,比较可口。葱花、姜丝、花椒大料下锅爆香,放入羊杂翻炒,加水放配菜,不一会儿,一大锅热火朝天的羊杂汤就做好了。“从正午12点开饭,连续到下午两三点完毕,一顿饭下来得做好几锅,由于抗旱的乡民时刻不一致,有的忙完得早,有的乡民晚。”石留辉说。
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看到,石留辉的脚上还缠着纱带,其他乡民介绍,前两天煮饭端锅时不小心崴了脚,可是石大厨怕咱们吃不上饭,仍然坚持上阵。
跟着正午时刻接近,乡民们陆连续续赶来,大部分都是晚年人和孩子,有的乡民刚从地里回来,身上都是泥泞。“干一上午活,到这都能吃饭,这是真好,要不然还得回家做,这羊杂汤下饭,烧饼我都吃仨了。”50岁的乡民刘海霞说。
另一位乡民伸出臂膀给记者看:“这都是晒的,又热又累,好在这有免费大锅菜,干完活到这直接吃饭,上哪找这样的好事儿啊。”
渐渐地,前去就餐的乡民从开始的几十个人,逐渐扩展到每天近300人,邻近十里八村的乡民都可以去吃,并不限制本村乡民。
而让他感到欣喜的是,不少乡民得知他的善举后,纷繁参加其间,有的到现场当志愿者,有的供给就餐的桌子,更多的则是以捐款捐物的方法给予支撑。免费大锅菜现场的高架桥桥墩上,一张张红纸写着爱心乡民的名单。
石耀行捐款200元,张书朋捐款100元,于明辉捐牛头2个、羊杂2箱、饮用水20件,牛书行捐水5件,西华县黄营村黄敞开捐水20件,杨辉捐肉15斤、水4件……
红纸上写的是捐献清单,更是乡亲们互帮合作、邻里调和的最美见证。“这些乡民捐款捐物,是对我最大的支撑,我必定把爱心大锅菜做好。将来,会考虑用其他方法把爱心大锅菜连续下去。”于壮壮说。
“壮壮做这个事我支撑,家人也支撑他,由于这么热的天咱们还得下地干活,咱们做些量力而行的工作,协助了乡亲们,咱们也打心眼里感到满意。”于壮壮的妻子说。
现在,在人力和天然降水的两层效果下,旱情得到了完全缓解,爱心大锅菜也告一段落。可是爱心志愿者捐献的饮用水还有不少,于壮壮和村党支部书记商议,挑选把这份爱心转赠给村里更有需求的白叟。一起,于壮壮还拿出了自家养殖场的鸭蛋,村里又购买了面粉、食用油,当慰问品送给了五保、低保和行动不便的白叟们。
夕阳西下,村子里泛着柔美的金黄色,乡亲们聚在村头的树荫下拉着家常,和美村庄的温馨场景跃然眼前,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甜美的浅笑……回来搜狐,检查更加多